接地装置施工规范涉及多个方面,以下为您详细介绍:
· 技术准备:
· 施工前应熟悉施工图纸、相关规范及技术要求,明确接地装置的设计参数,如接地电阻值、接地体材质、规格和布置方式等。
· 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,包括施工流程、质量控制措施、安全保障措施等,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。
· 材料准备:
· 接地装置所使用的材料,如钢材(扁钢、角钢、钢管等)、铜材(铜棒、铜板、铜绞线等)、降阻剂等,应符合设计要求和 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,并有合格证件。
· 材料的规格、型号应满足设计要求,例如扁钢的厚度、宽度,圆钢的直径等。对于有防腐要求的材料,其防腐工艺和质量应符合标准。
· 现场准备:
· 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,清除杂物、障碍物等,为施工创造良好的作业条件。
·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测量放线,确定接地体的埋设位置和接地干线的走向,并设置明显的标志。
· 垂直接地体:
· 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、钢管或圆钢。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,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.5mm,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8mm(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,应对垂直接地极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其截面)。
· 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.5m,垂直打入地下,其顶部距地面不应小于0.6m。接地体应垂直配置,相邻接地体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m 。
· 水平接地体:
· 水平接地线的材质为扁钢或圆钢。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²,其厚度不应小于4mm,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。
· 水平接地线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.8m。水平接地体应沿直线敷设,避免弯曲、扭曲,以保证接地效果。
· 连接方式:接地体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焊接,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。焊接长度应符合要求,例如扁钢与扁钢水平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,不少于三面施焊;圆钢与圆钢、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,双面施焊。
· 防腐处理:焊接处应进行防腐处理,一般先清除焊渣,然后涂刷防腐漆或采用其他防腐措施,如热镀锌等,以防止焊接部位生锈腐蚀,影响接地性能。
· 材料与敷设:接地干线应采用扁钢或圆钢,其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。接地干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,并经较短路径接地;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,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,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mm²。
· 连接要求:接地干线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网相连接,以保证接地的可靠性。自然接地体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干线或接地网相连接。
· 连接范围: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应进行等电位连接,如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、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构架、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(柜、箱)及操作台的金属框架和底座、电缆桥架、支架和井架等。
· 连接方式:等电位连接可采用焊接、螺栓连接或压接等方式,确保连接可靠,电气导通良好。连接导线应具有足够的截面积,以满足可能通过的电流要求。
· 高土壤电阻率地区: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,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:
· 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,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。
· 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。
· 采用降阻剂。
· 换土。
· 有爆炸危险场所: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接地装置应符合特殊要求,如接地干线应在不同方向不少于两处与接地体连接,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,接地电阻应符合更严格的标准等,以防止静电和电气火花引发爆炸事故。
· 接地电阻测试:接地装置全部敷设完毕后,应进行接地电阻测试。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,一般电力设备的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,防雷接地电阻值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要求,如独立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应大于10Ω 。
· 外观检查:对接地装置的外观进行检查,包括接地体的埋设深度、连接情况、防腐处理等是否符合要求。接地体应无明显变形、损伤,连接部位应牢固,防腐层应完整。
· 资料审查:审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资料,如材料质量证明文件、施工记录、测试报告等是否齐全、规范,确保施工过程可追溯。
· 施工现场安全:施工过程中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,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。施工人员应佩戴好个人安全防护用品,如安全帽、手套等。
· 电气安全:在进行电气连接和测试时,应注意防止触电事故。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应接地良好,使用的电气工具应符合安全标准。
机械安全:使用机械设备(如打桩机、挖掘机等)时,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,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,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。
全国服务热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