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讯站接地系统的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通讯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,以下是其安装要点:
· 人员与技术:参与安装的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安装经验,熟悉接地系统的安装规范和要求。施工前,技术人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,使其了解施工图纸、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。
· 材料与设备: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好接地极、接地扁钢、降阻剂等材料,确保材料的规格、型号和质量符合标准。同时,准备好电焊机、接地电阻测试仪等施工设备和检测仪器,并确保其性能良好。
· 接地极选择:接地极可选用钢管、角钢、扁钢等金属材料,其材质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。一般情况下,钢管的直径不应小于50mm,壁厚不应小于3.5mm;角钢的厚度不应小于4mm;扁钢的厚度不应小于4mm,宽度不应小于40mm。
· 埋设深度与间距:接地极应垂直埋设,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.7m。接地极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5m,以保证接地极之间的电流分布均匀,降低接地电阻。
· 降阻处理:当土壤电阻率较高时,可在接地极周围添加降阻剂,以降低接地电阻。降阻剂应均匀地包裹在接地极周围,其厚度和用量应根据土壤电阻率和设计要求确定。
· 连接方式:接地扁钢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方式,焊接长度应符合要求。扁钢与扁钢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,且至少有三个棱边焊接;圆钢与圆钢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,且应双面焊接。焊接处应进行防腐处理,可涂刷防腐漆或沥青。
· 敷设路径:接地扁钢应沿建筑物外墙或电缆沟敷设,尽量避免与其他金属管道交叉。如无法避免交叉,应采取绝缘措施,防止发生电化学腐蚀。接地扁钢应与接地极可靠连接,形成一个完整的接地网。
· 规格与材质:接地引入线应采用多股铜导线或扁钢,其截面积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。一般情况下,铜导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35mm²,扁钢的截面积不应小于40×4mm²。
· 连接与固定:接地引入线应与接地网可靠连接,连接方式可采用焊接或压接。在引入机房时,应穿钢管保护,钢管应与接地引入线可靠连接,并进行防腐处理。接地引入线应固定牢固,避免因外力作用而松动或断裂。
· 安装位置:接地汇集线应安装在通讯机房内便于操作和维护的位置,一般安装在墙壁或地板下。接地汇集线应与接地引入线可靠连接,形成一个统一的接地平台。
· 规格与材质:接地汇集线可采用铜排或扁钢,其截面积应根据通讯设备的数量和规模确定。一般情况下,铜排的截面积不应小于100×10mm²,扁钢的截面积不应小于40×4mm²。
· 连接范围:通讯站内的所有金属设备、金属管道、电缆桥架等都应进行等电位连接,包括设备外壳、机架、配电箱、空调机组等。通过等电位连接,使通讯站内的所有金属部件处于同一电位,避免因电位差而产生的放电现象。
· 连接方式:等电位连接可采用铜导线或扁钢进行连接,连接方式可采用焊接、压接或螺栓连接。连接点应牢固可靠,接触电阻应符合要求。
· 测试时间:接地系统安装完成后,应及时进行接地电阻测试。测试应在土壤湿度正常的情况下进行,避免在雨后或土壤过于干燥时测试,以免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。
测试方法:可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测试,测试时应按照测试仪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。一般要求通讯站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,对于一些对防雷要求较高的通讯站,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。如测试结果不符合要求,应采取增加接地极数量、更换降阻剂等措施进行整改,直至接地电阻符合要求为止。
全国服务热线